在抹灰施工前,外墻基層處理包括架眼、螺栓孔、砌體透明縫、墻體開裂等部位的封堵以及防水等都至關重要,其不僅關系飾面層的牢固性、美觀性,還涉及外墻防滲漏的使用功能。盡管外墻的砌體不同,抹灰基層的清理和處理方法各異,但是,認真操作,從嚴控制,滿足下道工序要求都是一樣的。
(1)基層清理
1)混凝土墻基層清理:將混凝土墻表面凸出部分剔平,將蜂窩、麻面、漏筋、疏松部分剔除到實處,用膠粘性水泥漿或界面劑涂刷表面,然后用1:3防水水泥漿分層抹平。將光滑的表面清掃干凈,用l0%氫氧化鈉水溶液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油污,再用堿液沖洗干凈并晾干待下道工序施工。
2)加氣混凝土基層處理:下的對拉螺栓眼,必須進行認真封堵,如果對此封堵不嚴會導致外墻滲水,給工程留下質量隱患。對此,可采取如下技術措施:
①首先把螺栓孔內的垃圾清理干凈,凸出混凝土墻面的PVC塑料管打磨至與混凝土墻面齊平。
②在孔外側粘貼100mm×100mm的防水卷材。
⑧拌制膨脹水泥漿料。將水泥(普通硅酸鹽水泥)與“UEA”膨脹防水劑進行拌和,摻量為水泥用量的8%,拌和過程中摻人適量的水,應具有足夠的良好的和易性(保證膠槍能夠把漿料打出來且不發(fā)生流淌)。水泥漿料應隨拌隨用。
④在剪力墻內側將拌制好的膨脹水泥漿用膠槍擠入對拉螺栓孑L洞內,確保擠壓密實。
(3)細部處理
1)在抹檐口、飄窗板、窗臺、窗楣、陽臺、雨篷、壓頂和
突出墻面的腰線以及裝飾凸線時,要求底子灰與墻面一次成活
(砂漿中要按一定比例摻加防水液),并做成流水坡度,高差應
大于l5mm,并按設計要求做好防水層,當設計無要求時應增加一道卷材或涂膜防水層,并將防水層上翻到墻面且不小于250mm。下面小于10cm的做成鷹嘴或滴水線,鷹嘴高差不小于15mm;大于10cm的做成滴水槽,滴水槽統(tǒng)一采用10mm×10mm鋁合金u形條鑲嵌,滴水槽的深度、寬度應不小于10mm,槽邊距墻面宜為4cm,且在同一建筑物的端距應一致。
2)對于外圍填充墻墻頂至框架梁底的斜擠磚部位,則應先鋪貼一層寬為300mm的SBS卷材后,再抹灰。
3)上述墻體部位都是外抹灰防空鼓、防開裂、防滲漏的薄
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只要在施工中認真清理、封堵,處理好細部,嚴格把
好工序問交接驗收關,即可有效控制外墻面抹灰質量通病發(fā)生。